农业科技金钥匙 打开良性新循环——达拉特旗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侧记

来源:市科协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10-27 16:35 分享至:

   

精准扶助思维贫 强化科教兴农路 

    

  从迎宾大道出发,一路向西,沿途经过树林召镇近郊,道路两旁郁郁葱葱。近千亩红绿错落的青尖椒、番茄、尖椒迎来收获季节。在田间地头查看作物,便可发现高垄而起的田土下还有薄膜覆盖,黑色的滴灌细管在薄膜下穿插土壤之间。薄膜下湿气凝聚的水珠任骄阳似火,仍被锁在地里。 

  说起现在的光景,井泉村村民李四花一脸喜悦。去年井泉村户村民依靠种植青尖椒、茄子、芹菜等蔬菜,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2万元。展旦召苏木柳林村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十几户农民开始种植蔬菜原有蔬菜品种逐渐产生品种退化问题对新品种的市场适应性无法精准把握,容易遇到高产卖低价的困局。达旗农业多种经营站在发现这一问题后,着手从区外引进品种本地化试验种植入手,筛选出适合本地土壤、天气条件种植的品种。仅仅青尖椒一项,从2011年以来就引进试验了170个品种,从中筛选出8个优质品种+配套种植新技术进行推广。降低农民负担新品种的本地化适应成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的示范种植,进一步将种植技术进行总结细化,形成操作性较强、易于农民学习理解的推广办法。通过规模化试验田让农民在多种经营站的品种保底、技术托底下,敢于种植品种的更新换代,并将原有重品种的思维认识,变化到依托品种、技术配套运用的侧重点上来。 

    

连片开发致富田 支柱产业规模化 

    

  有别于传统蔬菜种植老区展旦召,白泥井镇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2011年,达旗王泓王农业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当地进行蔬菜等种植,希望以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提高自身产品议价能力然而,企业2015年前持续连年亏损,被当地农民作为“种菜致贫”的负面典型看待。农技专家在该地区推广蔬菜种植举步维艰。 

  同样陷入困局的还有落户白泥井镇的鄂尔多斯聚禾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于20年投资建设年产45000吨产能的番茄加工厂。却因当地番茄供应量少,产能始终“吃不饱”。 

  “本来应该是一产推动二产发展的产业化发展局面,在一产规模化这里出了问题,要想使番茄产业达到规模化生产,光靠一家一户农民种植很难达到,只有有实力的企业带动才能实现。我们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就应该有所作为。”回忆起入企支农前的情形,达拉特旗多种经营站共产党员李金在如是表达。 

  农技专家进驻企业后,首先从转变企业管理层的观念和经营方式入手,让懂经营的人管经营,懂生产的人管生产,各负其责。同时从番茄生产先进地区引进高产、番茄红素高的番茄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并且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使企业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随着企业规模化种植示范田里作物长势喜人,农技专家在农户中的技术威信树立了起来。自此,白泥井地区入户支农工作局面得以打开,截止20177月,已辐射带动周边300户农民参与到附加值更高的蔬菜种植产业中来番茄加工厂一改往日原料不足的窘境,相较外地采购更为便宜的农产品原料使工厂满负荷运转起来 

  从粗放生产的传统农民,转变到科学生产的职业农民,看似这只是农民作为一个职业的专业化进程,背后,却是农业作为产业生态上游动力源的崛起,积极影响中下游食品加工业、电子商务业等细分产业逐步壮大。 

    

机制灵巧御波动 市场信息雨及时 

    

  穴盘育苗技术,是2011年以来达旗多种经营站推广的一项重要新技术。该技术可使蔬菜提早上市710天左右,同类品种的先期上市有助于抢抓市场行情,提高收益。同样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引入的技术还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在减轻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以期达到有机蔬菜标准进一步提升价格优势增加市场竞争力。 

  在一天的采访行程中,每每谈到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意义,工作人员必然谈到市场一词。笔者提到这个发现时,站长笑着点头道:“确实是这样。农民把握市场信息和参与市场活动的能力比较低,我们搞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必须要为农民设身处地的围绕着市场来考虑。他们地里的菜丰收,这才算我们工作做到了一半。他们地里的菜丰收以后还能卖上好价钱,这才算我们把工作做到位了。” 

  2017年,达拉特旗几种主要蔬菜的价格较平稳,较去年同比上涨11.1%。产量较去年同比增加了14.4%;产值5.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了16%。农民每亩纯收益达到2650元,同比去年增长13%。达到产量与平均价格双增长的傲人成绩。(宝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