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双创”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来源:科技中国 发布时间:2023-01-28 11:03 分享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新时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议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农业等产业数字化。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认为,新时期应以农村“双创”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一、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一)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十三五”初期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至98%。持续改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4亿,占网民整体的27.6%,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数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


在数字技术支持下,乡村居民可以有效规避目前农村市场发育相对不足、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不利条件,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等要素价格优势,冲破城乡经济机会在地理上分布不均的障碍,实现与城市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以农村电商产业为例,截至2020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村全覆盖,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


(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以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成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新“工具”。例如,浙江省德清县依托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打造“数字乡村一张图”,以精准防控解决了社会治理、资源环境整治等难题。再比如,以腾讯“为村”为代表的智慧乡村平台通过整合数据,打造“党务村务”功能板块,提供议事厅、调查问卷、投票、书记信箱等功能,引导农民群众熟练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参与乡村治理,整合多元组织资源,拓宽群众参与路径,有效赋能乡村治理。


(四)数字技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改善


数字技术改变了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使农村地区获得优质资源成为可能。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2%上升至2020年底的99.7%;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微医”搭建全国基层医生远程医疗协作平台,覆盖了2700多家重点医院、28万名医生、7500多组专家团队,向基层医生提供远程诊疗、远程培训等服务。


二、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横向比较看,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长期大幅落后于工业和服务业。2016年到2020年,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6.2%~8.9%,同期工业为16.8%~21.0%,服务业为29.6%~40.7%。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服务供给依然有待加强。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等原因,导致网络基础设施搭建成本高,限制了网络向这些地区村落的延伸。农村网络带宽不够、信号不稳等问题,制约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应用程度的提升。


二是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从广度看,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占全国同类行业的市场份额较低;从深度看,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精准生产、病虫害预警、农产品智慧物流等方面的应用依然停留在初级水平。


三是农村居民的数字技能依然匮乏。城乡居民互联网应用率存在较大差距,据有关调查,农村居民在社交娱乐、工作学习、商业消费等方面数字技能掌握比例均显著落后于城镇居民。此外,农村缺少数字经济人才,相关专业人才基本集中在大中型以上城市。


三、新时期农村“双创”为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提供“三重”解决方案


(一)成果转化解决方案:农村“双创”活动是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广泛应用的“催化剂”


从目前发展态势看,一大批涉农互联网创新型企业正在我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开展技术应用和市场创新。比如,云农场、农一网、正邦科技、吉峰农机等公司,专注于网上农资交易平台建设,提供种子、农药、农机交易及金融服务、农技服务等;智慧农业、慧云信息、芭田股份等企业,聚焦农业物联网与农业生产技术深度融合,旨在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全新模式;本来生活、盒马鲜生、一亩田、易果生鲜、顺丰优选、美菜等企业,则正在探索全新的销售流通模式,提供农产品价格数据以及线上线下的撮合服务。未来涉农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依然是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需要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附加值。此外,为了能够拓展数字化应用广度,以返乡农民工、科技特派员为代表的返乡下乡创业者,其“双创”活动需得到更多关注。相比互联网涉农企业,这些返乡下乡创业者对农业农村数字化需求有更深入了解,能够创造出潜在数字化应用场景。


(二)应用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农村“双创”平台基地将成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数字鸿沟”。随着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接入可及性差异正在不断缩小,但是接入后应用层面的差异却依然明显,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双创”平台基地与城市相比还非常少。认识到上述问题后,我国经济发达省区的一些县(市)政府,已经开始通过“双创”平台基地建设带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比如,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与阿里云共建“数字绿谷”,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园区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基地建设,一举成为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县域地区之一。因此,新时期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县(市)基层政府,应把农村“双创”平台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快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三)人才解决方案:农村“双创”人才将作为乡村数字人才队伍的“领路人”


从长远看,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提升依赖于具备数字技能的人口显著增加。通过农村“双创”活动开展,一大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将会在各类“双创”平台基地集聚,这种集聚将会提升乡村数字人力资本整体水平。一方面,农村本地人口可以近距离获得各类数字技能培训机会;另一方面,农村本地人口有机会参与外来人员主导的数字创新创业活动。以“淘宝村”为例,大量返乡下乡创业人才发挥重要示范带动作用,“一人影响多人、一户带动多户”电商创业传导模式,在许多“淘宝村”均非常明显,长期来看,会显著提升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四、几点建议


(一)鼓励更多类型“双创”主体开展农村数字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创新创业


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企业、涉农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的技术、人才、平台优势,加速农村商品、服务线上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各类数字化应用,推动“直播带货”“体验电商”等各类数字经济新模式在农村地区落地。引导社会资本参加县、乡(镇)、村邮政站点、物流集散网点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推动农村智慧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


(二)在县城和中心乡镇布局建设农村“双创”平台基地


县城和中心乡镇是我国农村地区创新创业资源相对富集的区域。应进一步加快“星创天地”等新型涉农“双创”基地建设,引入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入驻;同时,在条件较好的县城和中心乡镇,谋划建设数字经济园区或者农村“双创”园区,加快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形成农村数字经济增长极。


(三)以农村“双创”人才为核心构建多层次乡村数字经济人才队伍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既懂农业又了解数字经济相关技术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聘请农村“双创”人才等为讲师,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等群体,组织实施电子商务、网络直播、普惠金融等有关培训,以及面向农村中老年群体,组织电脑、手机使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村人口对数字经济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技能;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其对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傅晋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文,首发刊载于《科技中国》2022年第12期 科技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