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余艳同志具备“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任余艳同志将多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实践中。《沙棘优良品系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摸清了鄂尔多斯地区沙棘分布情况、适应性及其生态功能、开发价值、社会价值等信息资料,解决了沙棘雌雄配比问题,将这些知识进行推广普及,带动东胜区营造沙棘林3500亩,2007年到2012年5年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27.48万元,为沙棘优良品种筛选及沙棘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2013年该推广项目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委员会授予农牧业丰收一等奖;《毛乌素沙地针叶树固沙造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使固定、半固定、流动沙丘针叶树种造林技术成果得到广泛推广,使区域内农牧民很好的掌握了针叶树种造林技术,提高了地区针叶树种造林的技术含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得到显著提高。《长柄扁桃造林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的提高当地长柄扁桃的造林成活率,有效的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环境,同时有助于荒漠化的逆转,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同时拓宽了林沙产业发展渠道,对周边沙地治理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周边农牧民提供了966个就业机会;《鄂尔多斯市沙区红枣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将红枣的密植栽培技术、整形修剪技术、保花保果技术、抚育管护技术普及推广到生产实践中,为沙区优选了一个新的植物资源,在农牧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延长了林沙产业链条,带动周边地区的农牧民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干旱半干旱地区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将鄂尔多斯地区乡土树种文冠果的优化栽培技术进行普及推广,解决“千花一果”的座果率低的问题,提高文冠果栽植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牧民及企业种植文冠果2000亩,充分发挥科技精准扶贫工作。《鄂尔多斯市花木引种繁育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带动了示范园内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优化了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增效。《鄂尔多斯绿化树种优选及营造技术研究项目》为今后正确选择绿化树种,制定绿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也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
任余艳同志学风严谨,求是奋进。自参加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为了将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成果更多更好的推广到生产实践中,她将多项技术编制成技术手册,如《鄂尔多斯沙区红枣栽培技术手册》、《长柄扁桃造林技术手册》、《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手册》等,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手册、建立推广示范点等形式给广大农牧民普及科学知识,让农牧民真正掌握各项技术,使各项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任余艳同志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努力推广普及林业科技知识,为鄂尔多斯生态建设和提高农牧民科学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她被市林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林业工作者,2011、2012、2015、2016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5月,鄂尔多斯市科协授予她“鄂尔多斯市优秀科普工作者特别奖”。
鄂尔多斯市科协组宣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