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星火 点燃梦想——记鄂尔多斯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刘星

来源:市科协 发布时间:2021-08-12 10:43 分享至: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八月的鄂尔多斯大地,田野翻金浪,工业起宏图,艺苑百花香,处处流光溢彩、生机盎然。 

  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技推广员就像一粒粒“种子”,生于泥土、长于泥土、深深扎根于泥土,勇担“知变谋变、勇于创新”职责使命,用一片深情与执着坚守见证大地丰收、百姓微笑。 

  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农作物技术站站长刘星,深知这份职责使命的意义重大,20年如一日扎根家乡沃土,深耕农技推广,脚踏实地,不畏艰难,把一串串致富的“金钥匙”交到农民手中。  

田间当课堂 地头作讲台

 

  初秋的稻田,沐浴在阳光中,静候金黄的穗子。这段时间,刘星正在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忙碌着。 

  “刚刚我到地里转了一圈,看到了螟虫的卵,还看到了卷叶虫,还得打一打药。”站在田垄上的刘星挽起裤腿,带着草帽,俨然是一个农民,田间当课堂,地头作讲台,在特殊的课堂上,他的讲解总是那么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农民们自然听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择一事,惠众生。 

  毕业于农技专业,投身于广袤田间,今年45岁的刘星早已将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精神深深融入血脉使之成为一名农技推广工作者的烙印,并化为探索未知、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 

  熟悉刘星的人都知道,他只要往大棚里或者田垄上一蹲,眼里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什么都没有。的确,他始终自称“农民的儿子”,多年坚守“农技梦”,让毕生所学服务群众,为农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20018月参加工作以来,刘星一直从事设施农业研究推广及鄂尔多斯市经济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试验、推广工作,曾参加多项国家、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重大科研推广项目,201412月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2007年起,作为一名市直科技特派员,刘星连续两年在伊金霍洛旗大力推广城郊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新技术。他广泛深入农户,倾听农民的诉求和心声,夜以继日为设施农业“把脉”。那段时间,他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跑到大棚“蹲点”,变成了大棚的“守护神”,村民们用自编的山曲儿夸赞道:“北去的百灵南来的雁,温室大棚是条牵魂线;为了百姓多赚钱,科技干部晒成黑脸脸。” 

  城郊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是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全市2007年完成新建1万亩,2008年完成新建22500亩。伊金霍洛旗作为重点设施农业项目区,在科技特派员刘星的悉心指导下,2007年新建3000亩,2008年完成近4000亩,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建成5个城郊设施农业精品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都在100亩以上。刘星对大部分设施农业示范区都亲自设计规划,并对棚室的设计进行大胆创新,改进结构,运用新型材料,扩大棚室面积,使每栋温室由原来的0.5亩改为0.7亩,增加了保温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 

  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促进农业发展,这是刘星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深切体会。 

  2007年春,他在示范村进行温室早春茬黄瓜嫁接技术试验示范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不少农民认为,果树上好搞嫁接,细嫩的黄瓜苗如何嫁接,祖祖辈辈就这么简单地种黄瓜,没听说过蔬菜嫁接,这能行吗? 

  针对大家的顾虑,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科学技术,耐心细致讲解温室蔬菜嫁接增产的原理,在温室里培育了3.5亩嫁接黄瓜苗,并给农民现场讲解操作技术和管理规程,移栽时再分发给5户农户,结果黄瓜平均亩产达7950公斤,比普通黄瓜亩产高出1379.8公斤,而且上市早、采收期长、病虫害轻,让农民尝到了甜头。2008年,该技术就在全村得到普及并传至其他乡镇。为了能使农民掌握设施蔬菜的生产技术,刘星特别重视示范点、示范户建设,手把手地传授瓜类嫁接、无土育苗、根外追肥、防病灭虫等技术。通过它们把一些抽象的技术变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样板。 

  上世纪八十年代,城郊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技术推广是鄂尔多斯市实施百姓增收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伊金霍洛旗科技特派员、设施农业首席专家的刘星,为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对城郊设施农业建设推广和特色农业园区农民培训上。 

  刘星和同事们采取现场授课、现场操作、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内容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还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上下功夫,促进特色优势产品和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为了准确掌握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刘星深入到乡村进行摸底调查,理清发展优势,制定发展规划,既当指挥员,又当技术员。那个时候的他几乎没有闲暇时间,手机来电十有八九是为农民提供义务技术服务,每天早出晚归,蔬菜大棚里随处可见他的身影,农家炕头上经常是他召集技术培训的场景,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走村串户搞培训、挨家挨户抓示范。 

  刘星始终牢记科技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参与了自治区“种子工程”项目,在乌审旗河南乡引进爱宕梨360亩获得成功,梨树成活率在80%以上,这是鄂尔多斯市首次引进南方果树新品种获得成功。2002年,刘星配合达拉特旗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特征红外线蔬菜全营养脱水干燥生产线,两年订单蔬菜3.4万亩,总产值4216万元,新增产值69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70元。企业加工特征红外线脱水蔬菜1892吨,实现产值6432.8万元,利税2187.15万元,解决劳动就业588人,被自治区认证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他参加牧马人牌无公害生产示范项目,产新鲜蔬菜1640万公斤,实现产值984万元,纯增经济效益246万元,该项目获鄂尔多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胡萝卜、青椒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该项目2003年获鄂尔多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该项目开展的同时,刘星配合达拉特旗多种站推广甜菜纸筒育苗技术获得成功,三年中共推广此项技术12.3万亩,总增产2.46万吨,总计为农民纯增收615万元,该项目获鄂尔多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他主持鄂尔多斯市人工甘草示范项目,三年全市完成优质人工甘草种植示范面积11万亩,年均创产值8771.1万元,年均创利税438.5万元。2004年,他作为鄂尔多斯地区项目主持人,配合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实施针茅芒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为鄂尔多斯地区挽回经济损失5000万元,该项目在200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三等奖。同时,作为鄂尔多斯地区项目主持人,参加枸杞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为本地区挽回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该项目于201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三等奖。2006年,参加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成功,该项目于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开始,针对鄂尔多斯地区蔬菜栽培品种混杂,特别是辣椒品种,主栽品种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等现实问题,刘星组织科技人员引入“慧丰九号”辣椒新品种,同时总结出了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的高产高效栽培实用技术,并广泛应用于辣椒生产实际中。该成果20138月通过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获2013年度鄂尔多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刘星结合鄂尔多斯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配合农业科研部门研究满世通系列玉米制种,大面积推广满世通526、满世通507玉米种子,四年共示范推广满世通526及配套技术409.4万亩,平均亩增收139.7元,总增产值61289.6万元,总增收入57195.6万元。共示范推广满世通507及配套技术212.9万亩,平均亩增收130.3元,总增产值29866.2万元,总增收入27737.2万元,该项目201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 

  如何解决冬春季瓜果蔬菜的供应,是刘星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问题。刘星从山东、辽宁、呼和浩特和赤峰等地引进不同类型日光温室20多种进行试验示范,研究出适合鄂尔多斯市气候类型的厚墙体大跨度日光温室、大跨度下挖式日光温室等。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已发展到5万多亩,为设施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刘星发现由于设施农业连年种植蔬菜,连作障碍表现出来,从2008年开始,他致力于解决设施连作障碍,通过抗重茬剂引进、合理倒茬轮作,基本解决了连作障碍,为广大农牧民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驻村“驻”心  帮扶“帮”根 

    

  初秋时节,走进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林原村,放眼望去,一派繁忙收割蔬菜的场景。村民郝永平告诉记者:“现在正是蔬菜收获的季节,今年效益十分可观,丰收离不开农技推广员刘星的付出啊!” 

  的确,不少农民依托蔬菜种植走上了产业化致富道路,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而刘星也成为农民们口中的“财神爷”,每次一进村子,大家都会喊:“财神爷来了!” 

  林原村是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庄。近年来,该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式,在农技推广员的指导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业,引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现在,该村蔬菜种植已走出了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方式,向着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从来没想过能从土地里刨出金子,如今的收入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不少菜农由衷发出这样的感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2016年,刘星被市委组织部派往林原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共驻村207天。他致力于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打通农产品产销渠道,通过多次与种养殖合作社对接,积极促进合作社与农民合作,形成“菜农+合作社+购销商”利益一体化模式,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 

  他长期深入田间地头为菜农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实地讲解病虫害绿色防控及高效栽培管理措施,一年中培训农牧民超过2200人次。亲自设计建设日光温室201亩,塑料大棚304亩。引进中国农科院培育的甘蓝新品种——中甘21试验种植成功,2016年示范种植6亩,产量超过6000公斤/亩,增施生物菌肥产量达到7500公斤/亩。引进胡萝卜新品种明引6号示范种植97亩。亲自在树林召镇林原村和五股地村进行新品种展示,布设3个展示点展示青椒、尖椒等新品种37个,起到了良好示范效果。2016年在林原村发展露地瓜果蔬菜9465亩,亩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总产值超过5200万元。同时帮助农民解决卖菜难问题,下乡期间共协调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菜贩为林原村销售蔬菜5000余吨。 

  奉献的人生呈现出不同的精彩,焕发着别样的光芒。 

  参加工作至今,刘星获得诸多殊荣: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1项;内蒙古农牧业丰收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鄂尔多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内蒙古农学会科教兴农奖1项;鄂尔多斯市科技成果奖1项,鄂尔多斯市优秀科普工作者特别奖1项;2015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和内蒙古自治区“511”人才。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鄂尔多斯草原英才、鄂尔多斯市英才、鄂尔多斯市青年科技新星、内蒙古自治区“12316”三农服务优秀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优秀教师、鄂尔多斯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目前,刘星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虫生菌的控害方法在农林的应用》《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暨远程控制系统推广应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设施土壤连坐障碍集成技术产业化应用》,是国家大宗蔬菜体系呼和浩特试验站鄂尔多斯试验点负责人。作为鄂尔多斯地区项目主持人,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内蒙古冬季果菜类轻简化集成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主持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市直推广《蔬菜新品种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等多个农综项目;主持鄂尔多斯市科技特派员《日光温室薄皮甜瓜“红甜10号”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等多个科技特派员项目。 

  对于荣誉,刘星始终看得很淡。他总是说:“工资是国家给的,科研课题也是国家的,研究成果只能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每当看到农民富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我觉得比什么都开心。”如今的刘星不满足于现状,仍旧刻苦钻研,谋求农牧民致富之路,正在以百倍的信心,旺盛的精力大踏步前进,矢志不渝为推进鄂尔多斯农牧业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大力量。(郝瑞芳 乔鹏 白洁)